选择6类布线系统应注意以下问题: (1)真正的6类系统应该从接插件、线缆到链路和信道全部满足6类的性能要求,其中包括模块、配线架、跳线和线缆等组成部分。
(2)提交系统测试报告中所采用的必须是TIA/ISO标准中定义的最坏情况模型,即3连接点90m链路或4连接点100m信道。
(3)厂商应提供在6类产品及系统在250 MHz带宽内全面的测试数据,并经得起与6类ISO/TIA标准要求的参数和指标进行一一对比。某些特征频点的测试结果不能代表完整测试带宽的性能。厂商还应提供一些国内外第三方和官方机构的测试结果。
(4)厂商能提供成熟的全线6类产品供用户选择,能够适用用户任何安装方法和配置要求,并已有6类系统的工程应用案例。
(5)用户可要求使用现场测试仪按照最新国际标准对厂商提交的链路或信道进行现场测试,看是否满足6类产品指标。
(6)工程实施技术人员经过专门针对6类布线系统的安装培训(用户应要求工程实施单位出示该类培训证书)。
由于越高级的铜缆对外界的干扰越敏感,随着网络通信速率的上升,安装施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越来越大。6类线缆施工难度要远大于5类布线,任何不合理的设计和施工都会对线缆性能产生不可补救的影响。6类布线系统的安装和实施中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由于6类线缆外径粗于5类线缆,应注意管道的填充程度,避免在管道弯头处出现线缆缠绕问题。通常内径20mm的线管适宜安装两根6类线缆。
(2)6类线缆布线的走线桥架设计要合理,为线缆转弯提供合适的弯曲半径。走线时线缆转弯要平缓。要考虑在两端线缆下垂受力情况下,确保在不压损线缆的前提下盖上盖板。
(3)6类线缆安装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拉力的控制,对于带卷轴包装的线缆,建议两头至少各安排一名工人,把卷轴套在自制的拉线杆上,放线端的工人先从卷端轴箱内预拉出一部分线缆,供合作者在管线另一端抽取,预拉出的线不能过多,避免多根线在场地上缠结环绕。
(4)拉线工序结束后,两端留出的冗余线缆要整理和保护好,盘线时要顺着原来的旋转方向,线圈直径不要太小,固定在桥架或吊顶上,做好标注。布线时不要留太长冗余线缆。
(5)施工时注意避免线缆被踩踏和受压挤。
(6)跳线与接插件对6类布线有一些特别的要求。6类线缆的性能要优于5类线缆或超5类线缆,特别是在近端串扰和回波损耗方面,插头和插座必须完美匹配。因此现在为使各种各样的插头和插座互相兼容和匹配进行了许多研究,制定了许多规范使它们的差异尽可能小。但是直至今日,不论怎样提高制造工艺和技术,6类线系统还只允许使用厂商专用和经过认证或许可的跳线,否则不能保证与布线系统的匹配并达到整个通道的性能。 |